生物安全柜的分类有哪些?生物安全柜的分类主要依据其气流及隔离屏障设计结构、操作保护性和排放过滤机制。它们通常分为Ⅰ 级 、Ⅱ级、Ⅲ级三个等级:
Ⅰ 级生物安全柜
Ⅰ 级生物安全柜是有前窗操作口的生物安全柜,操作者可通过前窗操作口在生物安全柜操作区进行操作。用于对人员和环境进行保护。前窗操作口向内吸入的负压气流用以保护人员的安全;排出气流经高效空气过滤器过滤可保护环境不受污染。
Ⅱ级生物安全柜是有前窗操作口的生物安全柜,操作者可通过前窗操作口在生物安全柜操作区内进行操作,对操作过程中的人员、产品及环境进行保护。前窗操作口向内吸入的负压气流用以保护人员 的安全;经高效空气过滤器过滤的垂直气流用以保护受试样本;气流经高效空气过滤器过滤后排出可保护环境不受污染。 Ⅱ级生物安全柜按排放气流占系统总流量的比例及内部设计结构分为 A1 、A2 、B1 、 B2 四种类型。
a) Ⅱ级 A1 型生物安全柜的特点:
— 前窗操作口流入气流的最低平均流速为 0 . 40 m/s ;
— 下降气流为生物安全柜的部分流入气流和部分下降气流的混合空气,经过高效空气过滤器过滤后送至工作区;
— 污染气流经过高效空气过滤器过滤后可以排到实验室或经生物安全柜的外排接口通过排风管道排到大气中;
— 生物安全柜内所有生物污染部位均处于负压状态或者被负压通道和负压风系统包围。
Ⅱ级 A1 型生物安全柜不能用于有挥发性化学品和挥发性放射性核素的试验。
b) Ⅱ级 A2 型生物安全柜的特点:
— 前窗操作口流入气流的最低平均流速为 0 . 50 m/s ;
— 下降气流为部分流入气流和部分下降气流的混合空气,经过高效空气过滤器过滤后送至工作区;
— 污染气流经过高效空气过滤器过滤后可以排到实验室或经生物安全柜的外排接口通过 排风管道排到大气中;
— 生物安全柜内所有生物污染部位均处于负压状态或者被负压通道和负压通风系统包围。
Ⅱ级 A2 型生物安全柜用于进行以微量挥发性有毒化学品和痕量放射性核素为辅助剂的微生物试验时,应连接功能合适的排气罩。
c) Ⅱ级 B1 型生物安全柜的特点:
— 前窗操作口流入气流的最低平均流速为 0 . 50 m/s ;
— 下降气流大部分由未污染的流入气流循环提供,经过高效空气过滤器过滤后送至工作区;— 大部分被污染的下降气流经过高效空气过滤器过滤后通过专用的排气管道排入大气中;
— 生物安全柜内所有生物污染部位均处于负压状态或者被负压通道和负压通风系统包围。
如果挥发性有毒化学品或放射性核素随空气循环不影响试验操作或试验在生物安全柜的直接排气区域进行,Ⅱ级 B1 型生物安全柜可以用于以微量挥发性有毒化学品和痕量放射 性核素为辅助剂的微生物试验。
d) Ⅱ级 B2 型生物安全柜的特点:
— 前窗操作口流入气流的最低平均流速为 0 . 50 m/s ;
— 下降气流来自经过高效空气过滤器过滤的实验室或室外空气(即生物安全柜排出的气体 不再循环使用);
— 流入气流和下降气流经过高效空气过滤器过滤后通过排气管道排到大气中,不允许回到 生物安全柜和实验室中;
— 所有污染部位均处于负压状态或者被直接排气(不在工作区循环)的负压通道和负压通风 系统包围。
Ⅱ级 B2 型生物安全柜可以用于以挥发性有毒化学品和放射性核素为辅助剂的微生物 试验。
Ⅲ级生物安全柜
具有全封闭、不泄漏结构的生物安全柜。 人员通过与柜体密闭连接的手套在生物安全柜操作区内 实施操作。生物安全柜内对实验室的负压应不低于 120 Pa。下降气流经高效空气过滤器过滤后进入生物安全柜。排出气流经两道高效空气过滤器过滤后排放到室外。
总之,生物安全柜每一类设计的目的是提供特定的人员、环境、和产品保护:
Ⅰ 级生物安全柜
* 保护:提供人员和环境保护,但不提供样品保护。
* 气流模式:空气从柜体正面进入,过滤后排放。
* 用途:适用于少量的挥发性化学物质或微生物气溶胶的处理,不适用于对样品洁净度要求高的实验。
* 保护:提供人员、环境和样品保护,广泛应用于微生物实验。
* 气流模式:气流经高效过滤器(HEPA过滤器)过滤后再循环,有水平和垂直气流。
* 类型:
* A1型:气流经过HEPA过滤器过滤后大部分排回室内,不适用于挥发性化学品。
* A2型:具有与A1相似的气流特点,但具有更高的负压性能,适合微生物研究。
* B1型:部分空气排出,适用于少量挥发性化学品。
* B2型:100%空气排出,适合处理高危险性的化学或生物材料。
Ⅲ级生物安全柜
* 保护:最高级别的人员、环境和产品保护。
* 气流模式:完全密闭的柜体设计,使用手套与实验物质隔绝接触,废气通过双重HEPA过滤器或焚烧排出。
* 用途:用于最高生物安全级别(BSL-4)实验,如对高致病性和传染性病原体的研究。
这些分类旨在满足不同的生物安全需求,从基础微生物研究到高致病性病原体实验,用户应根据实验应用进行选择。